日星鑄字行,台北最後一家活字印刷廠,不過由於電腦的出現,現在轉型成為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週四下班剛好是開放參觀的時間,不用門票,地點在台北市的小巷子內,逛完對面還有提拉米蘇可以吃個甜點。
共有兩層,一樓和地下一樓,內部其實還蠻悶熱的,去的時候可以帶瓶飲料,由於臨時起義沒帶相機,所以就沒有照片囉。
在裡面試著撿字(就是挑選需要的字體),真是困難,撿完字後還要排版。
所謂的排版就是在每一個字和每一行的中間用鉛塊去調整間距和行距,就像是玩積木一樣,早期的書報雜誌就是這樣印刷出來的。
工廠內的鉛字也開放遊客購買,我買得是二號宋體字,一顆16元。寫好需要的字,交給櫃台會有人幫忙撿字。
廠內的鉛字,依照部首來排列,每個部首在依照常用字和非常用字來分。
在電腦未普及之前,報紙和書籍都是用這種鉛合金所鑄的活字印刷,所謂的活字印刷是文字可以依照需求來排版,每一個字可以重複使用。
在活字印刷發明之前,中國的印刷術是刻一整頁在木板上,如果中間有錯需要更改,只能重新刻,費時且費力。
活字印刷和紙張的發明,加速了文化的進步和傳遞。現在紙張仍然為大眾所使用,晚一步發明的活字印刷卻已經退出舞台。
在台北市的這一家鑄字行,正進行文化保存的工作,有計畫得保留這一套知識、器材和技術,在歷史上留下見證。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與志工,為保存文化進一分心力。
日星鑄字行活版字體復刻暨保存計畫